[生活筆記] 2019 Interview 心得分享

前言

在 N 社 4 年了,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習慣,就是每年都會定期開 CV,
有好的機會就去面試看看。
部門主管 C 哥在這部份相當開明。
我印象深刻是剛進公司時,他要大家寫 1 年後的履歷寄信給他再跟他 1-1。
他也鼓勵有好的機會就去試,重點是「以終為始」,搞清楚自已要的到底是什麼 ?

理由

有比沒有好一點的敏捷

我是一個理論的實踐者,如果有我認同的理想,
就會試著去實踐,可惜「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」,
理論與實踐往往總是有一條橫溝。
這不是我想走的主因,但是如果我能找到橫溝一處較窄的地方。
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走過去。

打不敗的通膨

另一個理由就更現實了,「薪資」基本上 4 年來是沒有調整的,
當然我的計算方式比較特別。我是會考慮通膨率,
此外,在這個大前端的時代不知道為什麼我好像選錯了邊,
不得不說 F2E 的價金較高機會也較多。
而我在 C 社時期,其實是前後通吃的,但是不包含切版。
在 N 社我不止一次想轉換到 F2E 卻有以下幾個卡點,

  1. 缺乏實際行動,僅止於與 F2E 主管聊聊的階段
  2. 切版在 N 社 F2E 是必備技能,但不是我職涯規劃中準備投資的項目
  3. 過舊的技術棧 Angular 1.0 與 KnockOutjS 還有 KendoUI 等…
  4. F2E 與 RD 部門的 Silo

重點我想還是在 1 ,其它項目其實都有漸漸在改變。

工作內容

再延申到最後一個原因,想作的事與正在作的事。
其實我很清楚,這兩者要相同並沒有那邊容易,
想作的事還很模糊,而正在作的事很無聊。
過去一年基本上只是在抽字串,
或是將功能搬到 A 市場, 再搬到 B 市場,
而且真的只有搬,有沒有人用都不知道,業績如何也不知道,團隊作起來很沒有成就感。

而跟主系統(台灣市場)比較起來,A/B 市場規模相對小,人力也少,
當有產品需求調整的情況,往往犧牲的都是 A/B 市場的,再由我們開發補丁作修正。
而不是一開始就以一個國際化的產品在設計產品,這樣作下來漸漸就提不勁了。

就業一段時間應該都知道,只有功勞沒有苦勞。
不賺錢,沒資源,更不賺錢,更沒資源是一種惡向循環。

我的解決方案,重新定位團隊目標,
所以我非常強力推動幾個項目的國際版標準化,
因為我認為這才是我們的核心項目。

彼得效應

彼得效應其實是我在 C 社的功課,簡單的說就是碰到天花板了。
不論在能力上、薪資上或是發展性上都到了一個瓶頸,
這問題不只在我身上,在我的同儕、我的主管以及我周邊所有的人身上,
我以前會考慮,要如何才能延續我技術人員的生涯?
特別是在這個變化如此快速的時代。

目前我還沒有一個很完整的答案,不過我周邊的人離開了原本公司之後,
又遇到了相同的問題,討厭的主管/討厭的政治環境/討厭的工作內容,
在不同的公司,卻有相同離開的理由…
我目前的想法,不再只以「技術人員」作考量,
在薪資可接受的範圍下,我作為一個人,作為「我自已」我要如何讓自已盡可能的發展 ?
純技術是不是自我設限 ? 主管不會領導,那我能不能反過來引導他 ?
環境不喜歡,我能不能改變它 ? 人不喜歡,我能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?

身體因素,眼花花心慌慌

去年 5 月身體微恙,其實自已有點被嚇到,
劇烈的頭痛外加短暫的視力消失,
N 社一直以來都有鼓勵用下班時間進行一些工作的文化,
包含午休時間的「分享」或讀書會,對我來說沒有不好,
但是貪多不得,反而傷害了身體,
這次病後,比較會注意自已的飲食與作習,
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。

面試記錄

講了一堆現在才要進到主題。
先講結論,我愛的人不愛我,愛我的人我不愛。

Nxxx Bxxx

純網銀的公司。慕名 N 社前 HR 大主管之名而去,
面試機會好像很難拿到,但是我運氣蠻好的,拿到了面試機會。

總共有三面,
第一面是技術職的面試(60mins),只有閒聊工作上的經驗,沒考什麼技術。
有三個技術主管,聊起來的感覺人都蠻和善的。
技術棧並不確定,但是有很多機會,什麼都可以嘗試的感覺。
不太熟悉敏捷,但是宣稱一定會跑測試與自動化等功能。

第二面是 N 社的前主管(30mins),合作的機會不多,所以互相聊了一下公司的進況。
另外我問了一些新聞八掛(肥貓啊、排名最後啊…),也很坦率的回應,
他敢說我就敢信,基本上沒有逃避閃躲問題我覺得就 Ok 了

第三面是總經理,基本上不問你問題,
而是請你問問題,但是我覺得我沒有準備的很好,
只有問一下目前的目標與挑戰,回答是「活下去」

Offer : Get

Txxxx

社群上有名的「敏捷」公司,遊戲產業,
剛好有認識的人介紹之下去面試。

面試的內容,程式題一題,DB 題一題,
不過相當的簡單,不太像是在找 Senior 的題目,
剩下的就是閒聊,不過可能是我聊的沒有很好,另外一個可能性,就是薪資的問題所以沒有上。

感覺比較差的兩點,
一個是 T 社找了我兩次,
兩次 HR 都說不論是否錄取都會通知,
但是兩次都沒有通知,
第二次去面試前我還有特別在通訊軟體上與 HR 確認是否會告知結果,
但是仍然是無聲卡。

第二點是兩次面試的題目一模一樣,
完全沒有變化,面試官也知道但好像也不是很介意,
但是以我面試者的角度會覺得這間公司在招慕上沒有什麼鑑別度。

Offer : 無聲卡 * 2

Cxxxxxxxx

主要作工程師媒合平台,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公司,
也是第一次線上面試,問題蠻廣泛的,但是我覺得我都回答得出來
只有問了一題 ACID 我沒有回答的很好,我有另文記錄。
總之就是我對 DB 的認識停留在預設值,而沒有考慮應該商業需求可能的調整。

另外我作了一些線上面試的小小 Retro,稍稍記錄一下

  • 面向光源,不然你會臉會很黑
  • 保持背景單調乾淨
  • 跟同居的事先說好有面試,避免臨時打擾
  • 儘可能讓攝影機高過你的頭,不然看起來會很肥
  • 就算是凌晨面試也要梳洗,看起來比較有精神
  • 網路可能有延遲,可以稍等一下再回答問題

Offer : Reject

Fxxxxxxxxx

後面好像有個富爸爸的收據公司,數位轉型作 CMS,
而且只針對 mobile 製作,聽起來工作內容蠻輕鬆的。
不過他們的瓶頸在 DB ,所以要找一個後端懂 SQL 的人。
只有一面,介紹產品還有面臨的問題,
技術棧算蠻新的,不過沒有 CI/CD 與自動化等工程。

CMS 是我蠻喜歡的 Topic , N 社現在也有在作,
但是我最後還是拒絕了。

主要的原因可能是,我覺得技術上好像沒有辦法在那邊得到進步。

Offer : Get

Axxxxxx

微軟 Teams 服務的合作廠商,主要作數位電話相關。
也是朋友介紹的公司,應該是第二次找我,
因為之前沒有很強烈的離職意願,所以沒有去面試。
特色的早上班早下班,大概 5 點就能下班了,據說不太加班,
一面,與美國主管線上訪談,這次有吃到 Cxxxxxxxx 的經驗,
所以聊得蠻順利的,美國主管有技術底,會講中文所以溝通無礙,
不過我一直以為他是美國人,其實是台灣人的樣子,只是在美國待久了有點口音。

二面,跟台灣當地主管面試,介紹產品與閒聊,
老實說工作環境與地點還有薪資我都蠻 OK 的,
當初有考慮過接收 Offer 的。
最後就是跟朋友閒聊,朋友是 C 社的前同事。
基本上就是一個小公司,產業蠻穩定的,那個職位也有很多機會,
但是成長就要靠自已了,現在想想還是會覺得放棄可惜。

Offer : Get

小結

我覺得定期作面試是很有幫助的,
他能帶來以下的好處,

  • 了解市場需求,直接面對第一線的招幕才知道現在含金量最高的技術是什麼
  • 了解自已,過程中不斷評估自已要的東西(薪資、成就感、穩定、福利、名氣…),什麼都是假的,離開(或留下)才是真的
  • 了解不足與市場的差距(特別是技術面)
  • 與不同產業的技術主管聊天,技術只是一種手段,不要忘記背後的商業目的

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不同的公司也有不同的難處,
時時檢視自已所處的環境,換或不換你都可以選擇,
成為更好的自已。
開始準備 2020 的履歷囉。

最後謝謝所以推薦我與面試我的人。

後記

我在 2020 年 3 月前往 A 社,擔任 Scrum Master。
階段性任務完成後,2021 年 10 月離開 A 社,11 月就職於 T 社。
2022 年 1 月 A 社相關的開發量能轉移到尼泊爾,台灣部門解散,
雖然老闆與前同事有邀約相關新的工作機會,但已任職於 T 社的情況下,
不想過度操勞自已的身體,並沒有兼任相關職務。

20210322 更新

關於 N 社的新聞與社評幾則

(fin)

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Gitalk. :D
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LikeCoin. :P
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LikeCoin. :P